谈谈范蠡的创业经

谈谈范蠡的创业经

导语:我国的商业起于范蠡,他从越国隐退后就开始从商,一起来了解一下范蠡的创业经吧!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只有三人被尊称为商圣,分别是:范蠡、白圭和胡光墉。灭吴后,范蠡向勾践提出了自己隐退的想法。

勾践极力挽留,并威胁他说,如果坚持要走的’话,就会杀掉范蠡及其妻子。

范蠡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动摇,最后还是决然地走了。范蠡还告诫文种要知退,说高鸟已散,良弓将藏,狡兔已死,良犬就烹。越王为人,可共患难,不可共富贵。然而文种不听。

果然,后来勾践赐文种一剑:“子教寡人伐吴七术,寡人用其三而败吴,其四在子,子为我从先王试之。”种遂自杀。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,变姓名为鸱夷子皮,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。

戮力垦荒耕作,兼营副业并经商,没有几年,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。 范蠡仗义疏财,施善乡梓,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,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,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。他喟然感叹:“居官致于卿相,治家能致千金;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,已经到了极点。

久受尊名,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。” 于是,才三年,他再次急流勇退,向齐王归还了相印,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。一身布衣,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(今山东肥城陶山,或山东定陶),在这个居于“天下之中”(陶地东邻齐、鲁;西接秦、郑;北通晋、燕;南连楚、越)的最佳经商之地,操计然之术(根据时节、气候、民情、风俗等,人弃我取、人取我予,顺其自然、待机而动)以治产,没出几年,经商积资又成巨富,遂自号陶朱公,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,乃我国道德经商——儒商之鼻祖。

史学家司马迁称:“范蠡三迁皆有荣名。”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:“与时逐而不责于人。

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什么?

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:
1、捕捉商机;
2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;
3、诚信;
4、不赚取暴利、还利于民;
5、质量第一。

范蠡做生意、赚大钱的八字真言:
一、“优”字真言:货真质高
范蠡在《货略》中说:“务完物”,讲的就是产品要好、质量要高、货物要真,这是做到“优”字真言的三大关键。

做生意,产品质量的优劣关系你的商誉,进而直接影响你的市场竞争力,所以,生意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质量上动手脚,要坚守诚信,绝不能出售假冒伪劣产品。

二、“先”字真言:顺势而为
所谓“先”,就是指提前预测行情,对市场有精准的预见性,重点放在做“势”上,顺势而为。范蠡做生意赚钱,十分重视对市场行情提前预判,并精准把握其中供求关系的变化,做到随行就市,把握先机。“先”字真言的奥义是靠“势”赚大钱,如果生意人只是单纯把手头上的生意做好,完全不顾大势,那往往是小买卖,很难赚大钱!
三、“异”字真言:与众不同
马云有一句语录,叫“与众不同不是我做出来的,而是我的本能”,而事实上,范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,认为做生意要人弃我取、人取我与,要保证一个“异”字,不要做跟风生意,而是要做到与众不同,善于出奇制胜。
四、“时”字真言:把握需求
范蠡有一条生意经,叫“知斗则修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”,大意是说,知道何时打仗,就能从各方面及时做好准备;知道货物什么时候有需求,才能真正懂得货物的价值,并卖出好价钱。

这条生意经中的“时”“用”,就是我们常说的供给与需求。
做生意、赚大钱,就是要搞清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,真正搞清楚了,那就没有什么生意是做不成的。
五、“薄”字真言:薄利多销
“薄”也就是薄利多销,范蠡主张“逐十一之利,不敢居贵”,这讲的就是薄利多销、不求暴利的生意经。

做生意,“薄利”是手段,“多销”才是目的,但“薄利”却又着极为明显的优势,既能吸引顾客,又能赢得好名声,还能保证产销速度,可谓一举多得。
六、“快”字真言:资金周转
范蠡所谓的“快”,主要是强调资金周转要“快”。在《市略》一文中,范蠡提出“无息币”的概念,就是说资金要不停地循环运转,如“行如流水”般,这与现代经营管理中的“现金流”和“库存周转次数/率”基本是一个概念。

资金周转的确要快,一旦慢下来或者停下来,那就意味着现金流出问题或者枯竭了,那样的话,生意基本上就是宣告失败了。
七、“准”字真言:低买贵卖
范蠡认为,货物价格的变化是有其规律的,做生意,就必须做好价格研究,掌握其中规律,在供大于求选择低买,在供不应求选择高卖,精准把握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供求之间的关系,如此,赚钱自然不难。
八、“借”字真言:整合资源
“借”,就是借力、借势乃至借钱,强调的是整合资源为我所用,这一套范蠡玩得也很早,比如,他曾经想将北方的马贩运到需要战马的吴越之地,但沿途很不太平,在得知一个麻布贩子对这条道路很熟悉之后,就以免费送货为名,吸引这个人前来合作,借其之力,将他的麻布还有自己马匹安全送达吴越,由此获得巨额利润。

道商范蠡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经历,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?

范蠡是中国的商业圣人,也是道商的始祖,他被司马迁誉为“忠以治国,勇以克敌,智以保身,商以致富”。据说它“以三次迁徙而闻名”。

关于范蠡的事迹,《史记》、《国语》、《越绝书》《吴越春秋》等史籍资料和道教神仙传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赋都有记载和传唱。

范蠡(约公元前536-448年),字少伯,春秋末生于楚国(河南南阳淅川)三户邑人。他是著名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思想家和实业家,中国古代商人的祖先,中国最早的慈善家。范蠡被后人视为商业圣人和财神。范蠡是道教“入世致太平,出世求成仙”的德行之礼。

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这是李白写给范蠡的两句诗。

在李白心目中,范蠡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,也是他一生想要成为的形象。在官场上,范蠡可以扭转局势,扭转一个国家。

在爱情中,范蠡赢得了当时最美丽的人们的心,并与他们一起成长。他曾三次成为首富,被后人尊称为商业财神。范蠡是中国五千年来唯一的完美男人。

范蠡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:年轻时看得远,中年时看得透,老年时看得淡。公元前526年,春秋战国楚国宛地出生了一个男婴,这就是后来的范蠡。范蠡出生不久,父母相继去世,由兄妹抚养长大。

范蠡虽然年轻,却是一位著名的学者。但他的行为很奇怪,经常假装疯了,“又疯又傻”,经常一个人做一些奇怪的事。

村民们称之为“疯子”。范蠡这个独特的名字很快就传到了县长的耳边,于是他诚恳地邀请对方,以礼相待,这让范蠡感动不已。

他们谈得很愉快,彼此以礼相待。范蠡创业的最初目标是吴国。范蠡早就预言,地处东南的吴越两国将有一个强劲的上升趋势。

孙武和伍子胥在吴国有地位,后来范蠡改变主意,一起去了越国。

越国有个大臣,名叫石买,石买妒忌自己的才能。他告诫越王:“以美色招摇过市的女人不是好女人,到处宣传知识的学者是不可靠的。”于是越王命令范蠡到全国各地调查,了解国情,了解民意。范蠡的离开其实也不是真的离开,只是为他以后的辅佐国君积聚力量。

公元前496年,勾践继位。在文人的努力下,范蠡回到了越国。勾践也很欣赏范蠡的才华。

他先是用范蠡当医生,后来又升为将军。从他的种种行为来看,范蠡是一个思想独立、灵魂自由的人。公元前494年,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,与吴军作战。

被围困后,他只有两条出路:一条是死战,一条是投降。

那时,只有范蠡才能把危机变成转折点。吴王身体不好。勾践担心吴王会因病而死,他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。

于是范蠡给了勾践一个主意。你可以尝尝他的大便来表示你的忠诚。因为我已经计算出他的病是可以治愈的。

于是第二天,勾践照范蠡说的做了。这感动了吴王夫差。

不久,吴王病愈了,为客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宴会。当时,越王的主人和仆人直接从奴隶变成了吴王的客人。

过了一会儿,他们回到了越国。回到越国后,勾践一直躺在床上,从未忘记做奴隶的耻辱。他多次想攻打吴国,但范蠡并没有准备好,于是劝阻他。

后来,越王利用吴国的弱点,终于发动战争,在姑苏山上包围了吴王。面对国王的和谈,勾践几次试图和解,却被范蠡拦住。这场战斗之后�。

做生意要学范蠡,那范蠡经商到底有多厉害?

范蠡,中国历史上著名谋略家,也是被后世所公认的“商圣”、商人之祖,在帮助越王勾践兴越灭吴、一雪前耻后,功成名就的范蠡选择急流勇退,其后通过经商成为巨富,自号“陶朱公”。范蠡的经商智慧被后人总结为“十二则”“十八法”“十二戒”等广泛流传,以下就分享“商圣”范蠡做生意、赚大钱的商道“十二戒”!并予以精当的阐述,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大智慧,发人深省,不看亏大了。

第一戒:勿鄙陋
勿鄙陋有两方面的理解,一是经营者自身要有大的格局和见识,不可太过鄙薄;二是切勿以貌取人,开门做生意,来者都是客,如果以貌取人,就会得罪很多人,就可能失去很多赚大钱的机会。

第二戒:勿虚华
虚华就是虚荣的意思。生意场上,求的是利,而不是所谓的面子,为了赚钱完全可以抛下面子,甚至有时候需要“不要脸”的精神,相反,脸皮太薄,过于在意一些虚荣之事,那赚大钱就会很难。
第三戒:勿优柔
作为一个商人,最忌优柔寡断,尤其是在做决策时,如果优柔寡断、犹豫不决,就很可能会错过赚大钱商机。相反,眼明手快,行事果决,则是优秀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。

第四戒:勿懒惰
古代商人做生意,讲究的就是勤快,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,最怕的就是懒惰。现代生意场上,更加侧重的是智慧,但戒懒惰也是必须的,尤其是在创业初期,更需要一种拼命的精神,万勿懒惰。
第五戒:勿固执
固执的人大多自以为是、刚愎自用,自认为比别人聪明,听不进不同的意见,总以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最好的。

其思维方式常常是以偏概全、以点概面,不易与人合作。虽然西方也有“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”的说法,但这或许适合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,却并不适合大部分普通生意人。
第六戒:勿强辩
做生意,诚信至关重要,面对诚信问题,最忌强辩,须知:你或许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某些人,也或许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人,但是你却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,在诚信问题上强辩,最终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第七戒:勿轻出
“货物轻出,血本必亏”,做生意,货物或者说产品是生存之本,在未达成确定的交易前,一定要注意各种保密和保护措施,切勿轻易让别人搞清楚了底细,否则,就容易被人算计。
第八戒:勿贪奢
生意人要有欲望,因为没有欲望就意味着没有目标,没有发展发展,但生意人又必须在欲望中保持一份清醒,养成一种节俭的品德,切勿贪奢,如此,才能既把生意做得长久,又将生活过得真正有品质。
第九戒:勿争趣
做生意的目的就是是赚钱,不是为了相互较劲,争一时之意气,所以,不要以争输赢为乐,更不可采用恶性竞争手段,这样反而会迷失经商求利的本质。

第十戒:勿薄蓄
做生意,不管是库存还是资金,平常就应多积蓄,要有所节余,不可孤注一掷,以免日后碰到难处时慌乱失措,无可补救。
第十一戒:勿昧时
做生意,对于当下的时势潮流以及未来的趋势都要有所理解,切勿在“时”与“势”上犯迷糊,否则,就容易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,这一点在当下这个更新换代极快的商业时代,更值得警惕。
第十二戒:勿痴货
痴货,就是说迷恋、迷信产品。须知,无论现在多么辉煌、多么受欢迎的产品,都有可能会在未来被取代、被淘汰,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靠一款好的产品就可以包打天下,应该不断地推出更新的产品。

范蠡功成名就后,他告别勾践辞职再创业去做了什么?

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得家喻户晓的,讲的就是吴王夫差(阖闾儿子)和越王勾践的事。话说吴越两国都是南方的国家,还是世仇,为什么这么说呢?这就是你打我我打你引起的。

吴王阖闾灭了越王允常(勾践他爹),勾践为父报仇又杀了阖闾。

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,又打败了勾践,但是没杀!而是叫勾践给他养牛养马伺候他,还睡在马圈里,卧薪也许就是睡在马圈里的草料上吧。尝胆也不知道是什么蛋,肯定是苦胆。

勾践卧薪尝胆
就这样的卧薪尝胆的生活开始了。
后来经过范蠡和文种运作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,还贿赂了夫差红人伯嚭替勾践说好话,记得哪里还看到过夫差病了,为了诊断出是什么病,需要有人尝尝他的便便,这勾践还真尝了尝!打消怀疑取得夫差信任后,这越王勾践终于可以回家了,但是叫你回去归回去,你还是我的属国,随时听从调遣。

这勾践不甘心啊,发誓要咸鱼翻身。
记得我们中学读过一篇文言文,里边勾践说了这么一句“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,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”。这意思是气死我了,谁能帮我灭了吴国,我跟他平起平坐一起管理越国政府。

最后越国十年生育人口,十年养育兵马,终于灭掉了吴国,杀了夫差!这其中以范蠡和文种功不可没,范蠡最为突出,从勾践灭阖闾开始,经卧薪尝胆,和消灭吴国为止,范蠡出谋划策跑前跑后,功劳最大。
完全有资格和越王勾践共知越国之政。

范蠡和西施
但是范蠡为什么选择离开勾践,辞官经商去了呢?
小编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,一.越国灭吴后,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施展空间了,范蠡是一个谋略家,却不一定能管得了政事或者无心政事。

西施的原因,我们知道西施和范蠡的关系,为了越国把西施献给了夫差,这应该是范蠡比较痛心的一个事。三,西施作为一个大美女,越王可能也看上了,但西施选择了范蠡,这种情况下除了逃跑也没别的选择了。

范蠡的改名应该能说明是逃走的,而不是勾践放走的!四,或许这是重要的一点,“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,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”,哪个当权者会让别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管理自己的国家?和勾践共事过程中,范蠡应该是看清楚了这一点的,曾也劝文种离开,有史为证,
“《史记·卷四十一;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》: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书曰: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”。
后来文种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!

商圣范蠡像
离开勾践后,范蠡反而有了自己才能的施展空间,用自己的谋略智慧游历各国诚信经商,最终积累万金成了大富豪,自号“陶朱公”。

因为他的经商才能和诚信,被后世称为商圣尊为财神。

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什么?

经商之道1:捕捉商机
范蠡有着非常灵明的嗅觉和捕捉商机的头脑,他把产量多的地方的东西运到产量稀少的地方去卖,这样可以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,而且又利国利民。可谓一举两得。

经商之道2:提前做好充足准备这一代对于现在来说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

范蠡做生意总是提前把货物资本准备好,充足充分。比如说,春秋两季节的产品和夏冬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。冬天缺乏棉被,夏天缺乏丝绸之类的。如果到了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,再着手准备必然会措手不及,所以在根本就不需要棉被的时候,就应该提前预备。

这叫做有备无患。经商之道3:诚信
这一条相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。如果没有诚信,只有欺诈和被逼的伎俩,相信经营可以获得一时之利,却难以长久。

想要获得长久的利益,坚持诚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经商之道4:不赚取暴利,还利于民
这一条可谓是良心商人。能做到这一点,在利益面前没有迷失自己,古往今来都没i有几个人。

史记中记载范蠡“逐十一之利”。用白话文说,就是范蠡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。换句话说,他这个人经商非常厚道,不谋取暴利,而是给老百姓方便。

经商之道5:质量第一
范蠡在经营农业和养殖业的时候,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,追求要做到产品的高端、品质的优良,而绝不为了蝇头小利而盲目扩张,以次充好。
经商之道6:布施于民,慈善为本
这一条就相当于今天的做慈善了。很多民营资本家都热衷于做这个。在攫取到巨大财富之后,他们愿意拿出自己的份额来重新投入到社会中去。

这是一条不忘本的行为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
相关推荐
温馨提示:
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QQ:243371741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